大楚与北齐达成的和平协议,虽暂时平息了边境的紧张局势,但双方都深知,这不过是暴风雨前的宁静。在大楚宫廷,大楚皇帝赵弘毅虽对外展现出沉稳决断的一面,可内心却始终忧虑重重。他深知,北齐狼子野心,此次的妥协或许只是延缓了战争的脚步,绝非长久之计。
“苏丞相,北齐虽接受了进贡与通商的条件,但难保他们不会再生事端。我们必须未雨绸缪,加强国力。” 赵弘毅在御书房内,神情凝重地对苏怀瑾说道。
苏怀瑾微微点头,目光坚定:“陛下所言极是。臣以为,当务之急是发展国内经济,增强军事力量。经济乃国之根基,只有百姓富足,国家方能强盛。而军事,则是我们捍卫国土的保障。”
赵弘毅赞同地说道:“朕也有此意。如今大楚商业虽繁荣,但仍有提升空间。苏丞相,你可拟定一份促进商业发展的计划,鼓励百姓从事商业活动,同时加强对商业的管理,确保市场秩序稳定。至于军事,林将军那边朕已多次叮嘱,加强训练,研发新的武器装备。”
苏怀瑾领命后,即刻着手准备。他深知,这份计划不仅关系到大楚的经济走向,更关乎国家的未来。回到丞相府,他日夜思索,翻阅大量典籍资料,结合大楚现状,制定出一套详细的商业发展策略。包括降低商业赋税,鼓励商人开辟新的商路,建立官方商会以规范商业行为等。
在北齐,皇帝拓跋雄在朝堂上得意洋洋地向群臣展示大楚的回信:“大楚到底还是怕了朕,乖乖答应了我们的条件。此次不费一兵一卒,便让大楚低头进贡,实乃我北齐之胜。”
一位大臣谄媚地说道:“陛下英明神武,大楚自知不敌我北齐,只能求和。如今大楚既已示弱,陛下何不再进一步,扩大战果?”
拓跋雄眼中闪过一丝犹豫:“不可操之过急。大楚底蕴深厚,贸然进攻恐陷我军于不利之地。此次的和平协议虽让大楚进贡,但通过通商,我们也可从中获取诸多利益。待我北齐实力更强之时,再图大楚不迟。”
然而,在北齐的军事将领中,并非所有人都认同拓跋雄的想法。骠骑将军慕容烈便是其中之一。慕容烈,身材魁梧,作战勇猛,在北齐军中威望颇高。他认为,北齐不应满足于大楚的进贡,应趁大楚示弱之际,一举进攻,将大楚纳入北齐版图。
“陛下,大楚如今已露怯意,正是我们进攻的大好时机。若错过此次机会,待大楚恢复元气,恐再难有如此良机。” 慕容烈在朝堂上慷慨陈词。
拓跋雄皱了皱眉:“慕容将军,朕知道你勇猛无畏,但战争并非儿戏。大楚虽答应条件,但其军事力量依然不可小觑。且我军虽强,长途征战亦会损耗巨大。朕意已决,暂不进攻,先巩固此次所得成果。”
慕容烈心中虽有不满,但也只能遵旨。退朝后,慕容烈找到几位军中将领,商议道:“陛下太过谨慎,错失良机。大楚此时必定防备松懈,我们若私下集结兵力,突袭大楚边境,定能大获全胜。只要我们能取得战功,陛下也定会改变主意。”
其他将领们面面相觑,其中一位将领担忧地说道:“慕容将军,私自出兵乃大忌,若被陛下知晓,恐有杀头之罪。”
慕容烈冷哼一声:“若能立下大功,陛下怎会怪罪?此次行动,我们秘密进行,只要成功,谁还会在意过程?”
在慕容烈的鼓动下,几位将领最终被说服,决定跟随他私下集结兵力,准备突袭大楚边境。
而在大楚边境的一座小镇上,一位妙龄女子引起了众人的注意。她便是苏瑶,苏怀瑾的女儿。苏瑶年方二八,生得眉如远黛,目若秋水,既有江南女子的温婉秀丽,又透着一股聪慧坚毅之气。她自幼饱读诗书,对兵法谋略也颇有研究,常随父亲参加一些朝堂宴会,耳濡目染之下,对国家大事也有着自己的见解。
这日,苏瑶听闻边境局势稍缓,便瞒着家人,女扮男装来到边境小镇,想要亲眼看看和平协议下的边境情况。小镇上,虽表面平静,但苏瑶却敏锐地察觉到了一丝异样。过往的行人神色匆匆,商人们谈论的话题也多围绕着战争与和平。
苏瑶走进一家酒馆,想要打探更多消息。酒馆内,人声嘈杂,苏瑶找了个角落坐下,静静聆听周围人的谈话。
“听说了吗?北齐那些人可不老实,虽然签了协议,可暗地里似乎在集结兵力。” 一个商人模样的人低声说道。
“是啊,我也听说了。大楚这边虽说加强了防御,但谁知道北齐会不会突然进攻。还是得小心为妙。” 另一个人附和道。
苏瑶心中一紧,她意识到,边境的和平或许只是假象,一场危机正悄然降临。她决定尽快赶回都城,将这个消息告诉父亲。
与此同时,在大楚的都城长安,一场关于人才选拔的殿试正在进行。大楚皇帝赵弘毅希望通过此次殿试,选拔出一批有识之士,为国家的发展出谋划策。殿试现场,考生们各抒己见,对国家的政治、经济、军事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。
赵弘毅坐在龙椅上,仔细聆听着考生们的回答,时而点头,时而皱眉。他深知,这些人才将是大楚未来的希望,必须谨慎选拔。
“陛下,这位考生的回答颇有见地。他提出加强水利建设,促进农业发展,同时整顿吏治,严惩贪污腐败,以提升朝廷公信力。” 苏怀瑾在一旁小声说道。
赵弘毅看向那位考生,只见他气宇轩昂,言辞恳切,心中颇为赞赏:“此子不错,可着重培养。”
殿试结束后,赵弘毅对入选的人才进行了一一封赏,并安排到各个重要岗位。他希望,这些新鲜血液能为大楚带来新的活力。
然而,就在大楚积极发展国内事务之时,北齐那边,慕容烈等人的私自集结兵力行动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。他们避开了北齐皇帝拓跋雄的眼线,在边境一处隐蔽的山谷中,秘密训练士兵,储备粮草和兵器。
“将军,我们已经集结了三万兵力,兵器粮草也准备就绪,何时出兵?” 一位将领向慕容烈请示道。
慕容烈看着眼前整齐排列的士兵,眼中闪过一丝兴奋:“再等几日,等士兵们训练得更加熟练,我们便突袭大楚边境的清风关。此关乃大楚边境重镇,若能拿下,我们便可长驱直入,给大楚一个重创。”
而在大楚边境的清风关,守将王猛正在巡视防线。王猛,经验丰富,深知边境局势的复杂性。他虽未察觉到北齐的异常举动,但依然不敢有丝毫懈怠。
“兄弟们,虽然现在边境看似平静,但大家切不可放松警惕。北齐人狡猾多端,随时可能进犯。我们要坚守岗位,保卫大楚的疆土。” 王猛对士兵们喊道。
士兵们齐声应道:“愿为将军效死,保卫大楚!”
苏瑶日夜兼程,终于赶回了都城长安。她直奔丞相府,找到了父亲苏怀瑾。
“父亲,女儿在边境听闻北齐可能在暗中集结兵力,意图不明。此事关系重大,父亲一定要尽快告知陛下。” 苏瑶焦急地说道。
苏怀瑾心中一惊:“瑶儿,你所言可是真的?此事非同小可,若消息属实,大楚将面临巨大危机。”
“女儿亲耳所闻,千真万确。父亲,我们不能坐以待毙。” 苏瑶说道。
苏怀瑾立刻进宫,将苏瑶带回的消息告诉了大楚皇帝赵弘毅。赵弘毅听后,脸色凝重:“苏丞相,若北齐真的私自集结兵力,那便是违背了和平协议。朕绝不能坐视不管。”
“陛下,当务之急,我们要进一步加强边境防御,同时派遣密探前往北齐,打探虚实。若北齐真有进犯之意,我们也好早做准备。” 苏怀瑾说道。
赵弘毅点头道:“苏丞相所言极是。朕即刻命林将军再调五万大军前往边境,加强清风关等地的防御。密探之事,就交由你负责,一定要尽快查清北齐的动向。”
苏怀瑾领命后,迅速安排密探潜入北齐。这些密探乔装打扮,混入北齐境内,四处打探消息。
而在北齐,慕容烈等人的行动越发大胆。他们认为,只要行动迅速,在大楚还未察觉之前拿下清风关,一切便已成定局。
“将军,士兵们已经训练完毕,粮草兵器也已准备妥当。我们可以出兵了。” 将领们纷纷向慕容烈请战。
慕容烈看着地图,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:“好,明日深夜,我们便出兵。记住,此次行动要速战速决,不可打草惊蛇。”
深夜,明月高悬。慕容烈率领三万北齐士兵,趁着夜色,悄悄向大楚边境的清风关进发。一路上,士兵们脚步轻盈,纪律严明,如同一股黑色的洪流,向着目标奔袭而去。
大楚边境的清风关,此刻一片宁静。守关士兵们虽按照王猛的命令,加强了巡逻,但他们并未察觉到危险正悄然逼近。
当北齐军队接近清风关时,慕容烈一声令下,士兵们迅速展开行动。他们架起云梯,向着城墙攀爬而去。城楼上的守关士兵发现了北齐军队的偷袭,立刻敲响了警钟。
“敌袭!敌袭!” 喊杀声瞬间打破了夜晚的宁静。
王猛听到警钟,迅速披甲上阵。他站在城楼上,看着如潮水般涌来的北齐军队,心中暗暗吃惊。但他并未慌乱,立刻指挥士兵们进行抵抗。
“放箭!给我狠狠地射!” 王猛大声喊道。
一时间,城楼上箭如雨下,不少北齐士兵中箭倒下。但北齐军队人数众多,且士气高昂,他们不顾伤亡,继续攀爬云梯。
“将军,北齐军队来势汹汹,我们该怎么办?” 一位副将焦急地问道。
王猛眉头紧皱,思索片刻后说道:“立刻派人前往都城求援,同时坚守城池,绝不能让北齐人攻破城门。”
清风关上,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战斗。大楚士兵们在王猛的带领下,拼死抵抗,但北齐军队攻势猛烈,局势对大楚越来越不利。
而此时,大楚派往北齐的密探传来消息,证实了北齐慕容烈私自集结兵力偷袭大楚边境的事实。苏怀瑾得知消息后,立刻进宫向赵弘毅汇报。
“陛下,北齐慕容烈果然私自出兵偷袭清风关,如今清风关战事吃紧,请求陛下速派援军。” 苏怀瑾焦急地说道。
赵弘毅拍案而起:“北齐竟敢违背协议,公然偷袭。朕定不会放过他们。苏丞相,传朕旨意,命林震天率领十万大军即刻前往清风关救援,务必击退北齐军队。”
“臣遵旨!” 苏怀瑾领命而去。
林震天接到命令后,不敢有丝毫耽搁,迅速点齐十万大军,向着清风关疾驰而去。一路上,马蹄声如雷,尘土飞扬。
在清风关,战斗愈发激烈。北齐军队已经攻破了城门,与大楚士兵展开了近身肉搏。王猛手持长刀,身先士卒,与北齐士兵拼杀在一起。他的身上多处受伤,但依然顽强抵抗。
“兄弟们,为了大楚,为了我们的家园,杀!” 王猛大声呼喊着,鼓舞着士兵们的士气。
大楚士兵们在王猛的激励下,奋勇杀敌。但北齐军队人数众多,大楚士兵渐渐有些力不从心。
就在这关键时刻,远处传来了震天的喊杀声。原来是林震天率领的援军赶到了。
“援军来了!兄弟们,坚持住!” 王猛看到援军,心中大喜。
林震天看到清风关的惨烈战况,怒吼道:“北齐贼子,竟敢犯我大楚边境,今日便是你们的死期!”
林震天身先士卒,率领大军冲入敌阵。大楚援军士气高昂,如同猛虎下山一般,向北齐军队发起了猛烈的攻击。
慕容烈没想到大楚援军来得如此之快,心中暗暗叫苦。但他并不甘心失败,依然指挥士兵们抵抗。
“将士们,不要慌乱,与大楚军队拼了!” 慕容烈喊道。
双方在清风关前展开了一场惨烈的厮杀。刀光剑影,血肉横飞。战场上喊杀声、惨叫声交织在一起,令人胆寒。
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,北齐军队渐渐抵挡不住大楚的两面夹击,开始节节败退。慕容烈见势不妙,只好下令撤军。
“撤!快撤!” 慕容烈无奈地喊道。
北齐军队如潮水般退去,大楚军队乘胜追击,斩杀了不少北齐士兵。
清风关一战,大楚虽然成功击退了北齐的偷袭,但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。大楚皇帝赵弘毅得知战况后,对北齐的背信弃义极为愤怒。
“北齐如此行径,实在可恶。朕定要让他们付出代价。” 赵弘毅在朝堂上愤怒地说道。
苏怀瑾说道:“陛下,此次北齐偷袭虽未得逞,但他们的野心已昭然若揭。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击退他们,而应借此机会,联合其他势力,给北齐一个沉重的打击,以绝后患。”
赵弘毅沉思片刻后说道:“苏丞相所言有理。只是,联合其他势力并非易事,需从长计议。”
而在北齐,皇帝拓跋雄得知慕容烈私自出兵偷袭大楚边境失败的消息后,大发雷霆。
“慕容烈好大的胆子,竟敢私自出兵,坏了朕的大计。来人,将慕容烈给朕押上来!” 拓跋雄愤怒地喊道。
慕容烈被押到朝堂之上,他跪在地上,低头不语。
“慕容烈,你可知罪?” 拓跋雄怒视着慕容烈。
慕容烈抬起头,大声说道:“陛下,臣知罪。但臣一心为北齐着想,认为此时是进攻大楚的大好时机,不想却坏了陛下的计划。臣甘愿受罚。”
拓跋雄看着慕容烈,心中又气又恨:“你擅自行动,违背朕的旨意,险些引发两国全面战争。念你一片忠心,暂免你死罪。但你需戴罪立功,否则,定不轻饶。”
“谢陛下不杀之恩。臣定当拼死效力,以赎前罪。” 慕容烈说道。
经过此次事件,大楚与北齐的关系彻底破裂,两国之间的战争似乎已不可避免。而苏瑶,在这场风云变幻中,越发坚定了自己为国家贡献力量的决心。她知道,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,而她,将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气,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,同时也将影响着大楚、北齐乃至整个天下的命运。